我在书院读大学

张宇萱:跟着老师去奥斯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11-09 00:00:00 点击:

张宇萱,女,2002年10月出生,山西太原人,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互联网金融专业2001班学生。在信院的日子里,张宇萱结缘影评,凭着对电影的喜爱,她在一次次创作中成长、蜕变,最终获得了“跟着老师去奥斯卡”的机会。

“第四位晋级的选手是,张宇萱。”

张宇萱

9月15日,在“跟着老师去奥斯卡”的终选赛场上,我和另一名信院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终于获得了2024年跟着老师去奥斯卡的机会。

虽然只能参加奥斯卡金像奖面向公众开放的周边活动,但是,我深知,能开启这场神奇的旅程,最最需要感谢的,就是信院提供的我与影评相识相知的平台。

不成熟影评

大一下学期开了一门课,叫《从小说到电影》,我欣喜不已:“大学上课竟然还能看电影学知识,还有这好事儿!”在这门课中,我第一次学习到了专业电影知识,引发了对电影的浓厚兴趣。到了大二上学期,看到还有《电影鉴赏与评论写作》和《经典电影赏析》选修课,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电影鉴赏与评论写作》的课堂上,我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影评。

当时我评价的是电影《甜蜜蜜》。从内容情节到色彩运用,从细节展示到音乐呼应,不知是出于新鲜感,还是对电影的热情,这篇影评我洋洋洒洒足足写了两千多字,远超老师的字数规定。因为当时不了解如何写影评,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所以,我谦虚地给它拟了个标题——《不成熟影评》。

张宇萱

今天翻出来再看这篇影评,我感觉它更多的是一种讲述、观后感,无论是对于影片情节发展的看法,还是对于角色的理解和评价,都很不成熟。唯一贴切的,可能就是这个标题了。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把这篇现在看来真是不成熟的影评发给了老师。没想到老师非但没有从专业角度苛责它的奇怪,反而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认可。

几年过去了,到现在,我一直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鼓励。我觉得,与批评相比,鼓励对学生来讲更为重要。

老师保护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出于自我提升的目的,我开始跟着课程进度,每周练习一篇影评。通过老师专业的讲解和自己在网上的搜索借鉴,多听多练之后,我对影评写作达到了痴迷的状态,每看一部电影都有写点什么的冲动。

从登上公众号到获奖

大二时,有一次电影选修课上,老师拿到了几张电影票。大家一听可以免费看电影,都兴奋地举手,但一听说要写影评,有些同学就打起了退堂鼓。我却不以为然:不就是写一篇影评嘛,既看了电影又锻炼了自己,一举两得!

当时看的是一部黑白影片《兰心大剧院》,具体情节已模糊不清,似乎当时自己也没完全看懂。但因为有影评任务,所以回来后我就找了大量的影评资料恶补了一番。稿子写出了我的真实感受:晃动的镜头有碍观影体验!我的感受与别人的评价并不一致,他们说,这是一种独特的运镜,表现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但我觉得,影评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我觉得我说的也有道理。

后来这篇影评被发表到了“信随影动”的公众号上。“那可是一个全校同学都可以看到的公众号啊!”我兴奋不已,感觉更受鼓舞。 自此之后,我除了课上每周写一篇影评,课下每月我至少会抽出时间看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写一篇,交一篇,我的影评出现在公众号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张宇萱

大二下学期,疫情原因我被封控在家,闲着无聊,看了一部名为《爱情神话》的电影。当时就觉得影片情节很有趣,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但由于临近期末考试,就没有写完影评。到了暑假,我偶然看到由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和信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三晋·光影杯”山西省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脑子里瞬间就想到了《爱情神话》,于是就果断报名。

再次看这部电影,我边看边做笔记,遇到精彩的片段,就暂停,然后琢磨,甚至一个片段,要逐帧逐帧地反复观看。从细节处落笔,光影中研磨。

这次影评,我觉得应该提升一下文字的“亮度”,于是就在写作中尝试连用四字成语:“蓓蓓旁若无人的无事生非、格洛瑞亚不甘示弱的争锋相对、李女士不矜不盈的连环回怼、老乌推波助澜的隔岸观火,以及老白四面楚歌的无能为力,使得整张圆桌上的气氛达到顶峰,角色妙语连珠、情节扣人心弦、场面精彩绝伦,浓重的艺术气息与生活的烟火韵味交织,恰到好处的达到影片高潮,极具戏剧张力。”

经过三天的精心雕琢,一篇我自认为不错的作品新鲜出炉——《浪漫在左,写实在右的都市爱情片》。我没想到,老师看后,竟没做过多的修改,这无疑给我增添了莫大信心。

果然,我的名字最终出现在了获奖名单中。

影评第一次被学校以外的机构认可,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张宇萱

没有影评的日子

大三,好像是座分水岭,把我和影评分隔到了地球两端。学业和考研的压力,让我没有时间去写影评。

当时考虑到就业的压力,我选择了考研,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跨专业考研让我力不从心,四本厚厚的专业书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有一段时间,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让我变得脆弱且心烦,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困,成了一段时间的常态,每一天似乎都在崩溃的边缘试探。

家人发现我的异常后,帮我找了心理咨询师。咨询师说:“困只是表象,实质是你对考研这件事情很抗拒,所以身体才通过睡觉的方式,帮助你逃避。”

后来我尝试通过别的方式来找回状态,但效果微乎其微。直到八月底的一天,辅导员发了一则通知——“跟着老师去奥斯卡”项目开始选拔。发现自己完全符合选拔条件,我立即陷入了纠结之中:去还是不去?

张宇萱

这时我想起心理老师的建议:“你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当情绪消极的时候就去做一些让你更快乐、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但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你急需做的,就是找一件能够认可自己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哪怕你只做了一次,一次也有意义,但是如果能坚持做就有更大的意义。”想到这里,我坚定了选择影评和选拔赛的内心!

做好选择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与其被考研的压力折磨得透不过气,不如遵循内心,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跟着老师去奥斯卡,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我果断提交了申请!我感觉我被学习压抑的内心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也体会到遵循内心、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多么酷的决定。

张宇萱

跟着老师去奥斯卡

大赛共分为三轮比拼,每一轮间隔一周:第一轮初赛系里比,第二轮复赛本校比,第三轮决赛校外比。

凭着积累的经验和发自心底的热爱,我对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做了深度分析。观影中,我保持着边看边做笔记的习惯,仅开头我就看了四五遍,尝试理解和品鉴其中蕴含的细节内涵。就这样,一边记录、感受,一边整合、润色,一部两小时的电影,我看了整整一天。

前两轮比拼,在我还算放松的状态下,成功晋级。

张宇萱

终选比赛分综合面试和才艺展示两部分。这意味着,选手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做好终选的所有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方案、面试讲稿的撰稿,答辩PPT的制作,评委问答的准备以及才艺的练习。

回想起来,那真是超级充实的一周。综合面试部分,我感觉之前准备的材料远远不够,又从完满经历和获奖情况、通识教育与电影评论、对奥斯卡的认知与了解以及个人计划与展望奥斯卡四个部分进行了补充,最后五易其稿才成型。

才艺展示部分,我选择了为《后妈茶话会》配音。配音是英文,怎么流利且有范儿地进行展示呢?老师指点我去“磨耳朵”——就是插上耳机一直听、反复听。那几天,无论早起刷牙吃饭、上课途中溜达还是睡前增强记忆,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我都在单曲循环《后妈茶话会》。每天早晚,我还留出半小时的时间,找一个人少的地方仔细跟读,大声背诵。最终做到了从一开始的语句不顺、磕磕巴巴,到后来脱口而出、流利展示。

张宇萱

临近比赛,我依然惴惴不安。我把时间过多用在才艺展示上,结果自我陈述准备得并不充分。是硬着头皮自由发挥,还是拿着手卡流利朗诵呢?

12名参赛选手,我抽到的上台顺序是11号。之前的所有选手,都是脱稿,这让我压力巨大——拿手卡上台,评委的印象分就不高;但强行脱稿,极有可能面临着整段垮掉的风险。犹豫再三,我最终把心一横:别人可以脱稿我为什么不行?我要相信自己!

于是,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我把手卡揉成一团,扔在一边,硬着头皮站上了赛场。“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Zhang Yuxuan.I am very honor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competetion and introduce myself……”虽然有一点点磕巴,但凭着模糊的记忆,我还是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稿件的核心内容。

张宇萱

看到台下的反应还不错,这让我忘记了脱稿的恐惧。心态放开,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在评委问答环节,我一反常态,没用纯中文回答,也没用纯英文交流,而是采用了中英混杂的方式。我发现,这种放松且自信的状态,现场反应良好。

可能气氛烘托到位了,到了才艺展示环节,我一改往常的拘谨单一,尽可能用夸张的表情和大幅度动作来展现。

在雷动的掌声中,我以第四名的成绩成功晋级,获得了“跟着老师去奥斯卡”的机会。

张宇萱

张宇萱

从《不成熟影评》到登上校园公众号,从参加影评大赛获奖到跟着老师去奥斯卡,与影评相识相知的缘分,不仅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更让我在写作方面有了潜移默化的提高。临近毕业季,除了为去奥斯卡做准备之外,我还积极备战找工作。相信在未来的某场面试中,当我拿出一张张“影评成绩单”,主考官一定会亮出“Pass”的通行证。